close

"野蠻奶奶大戰戈師奶"這部港劇有看過的人都知道主角們每一個都是穿著華衣,雖說是"我的野蠻奶奶"的現帶版,在我看來它比較像是Ugly Betty+ The Devil wears Prada 再加入婆媳鬥爭這個元素.不過基本上它是部愉樂性蠻高的劇集. 雖然看完很久了,但我一直對於它的結局感到怪怪的,不覺得有交代完,便上官網看了一下;沒想到竟讓我找到這篇有趣兼實用的文章! 雖然買名牌精品不代表自己就比較高尚,但在有需要時把牌子講錯這樣就遜掉了! 快來看看自己有沒犯了小錯誤吧!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做得”扮靚精”, 怎可以時裝名牌讀音都讀錯呢! 
"有難度名牌發音一覽”, Just For Fun!!!

Anna Sui - ANNA SWEE
Chanel - SHEN/NELL
Comme Des Garcons - COM DE GA/SONG
Dior - DE/ALL
Dolce & Gabbana - 都/CHE AND GA/班/NA
Emilio Pucci - M/MI/LIO PU/CHI
Ferragamo - FE/RA/既/MO
Hermes - AIR/MESS
Gucci - 姑/CHEE
Lacoste - LA/COS
Louis Vuitton - LU/衣 WE/TONG
Marc Jacobs - MARK J/COBS
Missoni - MI/SO/NI
Moschino - MOS/CHI/NO
Ralph Lauren - REF LAU/REN
Roberto Carvalli - RO/BER/TO CA/VA/LI
Valentino - VA/LEN/TI/NO
Vera Wang - VE/RA 汪
Versace - VER/SA/CHEE
Yves Saint Laurent - 易/VES SAN LAW/RON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近代香港時裝設計簡史
在「野蠻奶奶大戰戈師奶」中, 位位主角、配角, 男男女女都是”扮靚精”, 集集換幾套衫, 花姿招展「高清」上陣! 要學O姐做個”扮靚精”, 其實不難, 看我們的”O姐扮靚秘笈”便可以增進fashion sense! 但是, 作為一個”扮靚精”, 識著衫之外, 也應該好好增值一下正統時裝知識, 否則怎樣學O姐一樣, 傲視同儕, 受眾人敬仰! 各位初入門”扮靚精”, 立刻為你送上香港時裝50年精讀! 齊齊惡補一下啦!


回顧香港時裝發展, 大約從上世紀中開始, 早期流行中式唐裝衫褲; 到了30年代, 製衣生產以家庭式經營, 同時上海時裝風氣開始引入香港, 上海師傅亦在港設店, 香港時裝由此正式萌芽!

50年代

香港由轉口貿易發展至工業生產, 49年大量大陸移民湧入, 為製衣工業帶來金錢、技術及勞動力, 成衣出口以衫、西褲、童裝為主, 銷售至美國、英國、非洲等地。 普羅大眾開始注重儀表, 50年代的男士漸多穿西裝, 唐裝漸被取代。大百貨公司如永安、先施, 均設有西裝部, 當時男裝流行大襟、闊領外套, 內襯背心。基層婦女穿唐裝衫為主, 事業女性以穿旗袍為正統服式; 她們又漸受荷里活文化影響, 穿著西服、洋裙。

60年代

6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, 紡織業大量引入外國機器因而提升技術, 這時候可算香港時裝改革期。大百貨公司如連卡佛, 開始售賣外國高級時裝, 而時裝公司如造寸、黑白等都有訂造歐美款式時裝。貿易發展局於66年成立, 67年貿發局與香港總商會合辦香港成衣節, 介紹本地設計作品, 時裝設計業開始發展。在流行文化(音樂、電台、電影)大盛之下, 歐美偶像如The Beatles、The Rolling Stone, 加上本地樂隊偶像泰迪羅賓、許冠傑等先後走紅, 直接帶動了西化打扮。男的流行細襟領、貼身西裝、窄管領帶, 女的多穿改良長衫; 著名影星林鳳開的”玉鳳”時裝店, 引來迷你裙熱潮。緊接又興起陳寶珠、蕭芳芳打扮, 穿著直身衫、針織外衣配貼身長褲、連身A字短裙等。還有, 當時流行的”13點”本地少女漫畫, 也反映60年代女性趕潮流心態。

70年代

踏入70年代, 香港逐漸成為國際化城市, 製衣業發展神速, 但主要還是以加工為主, 自家設計意識其實依然較薄弱。唐書琨可說是本地時裝設計師先鋒, 曾於巴黎開設studio, 70年代初回流香港, 名設計師馬國明、電影美指張淑平、導演區丁平等, 亦曾隨他工作。75年, 貿易發展局之香港成衣節, 首次於倫敦、巴黎舉行, 之後也在東京、洛杉磯、紐約等地舉辦時裝展覽會。77年香港時裝節, 首辦青年設計師創作展, 當年的設計師包括楊遠振、馬國明、劉培基、文麗賢等; 其時亦開始出現本地時裝品牌如Bang Bang、馬師龍。70年代男裝流行闊大襟領、掀膊、腰款式, 便裝有緊身大關刀領衫、喇叭褲、T、牛仔褲等; 女裝流行窄身大燕子領衫、大關刀領外套、修腰連身裙、熱褲等, 旗袍已成為高價時裝, 在選美(香港小姐競選)中, 作為展現東方體態美的服飾。而TVB劇集大受歡迎, 劇中人形象也成了市民爭相模仿的對象, 其中阿姐汪明荃在長篇劇「家變」(77年)中的洛琳形象, 更是經典之作。

80年代

80年代是製衣業黃金期, 廠商開始生產高檔時裝, 香港在84、85年更成為世界成衣出口首位的地區。本地時裝設計師如鄧達智、張路路、尹泰尉及以紐約為基地的譚燕玉(Vivienne Tam)等, 都在此時努力建立自己品牌。金融業高速發展, 造就優皮中產一族出現, 他們追求品味, 於是在70、80年代開始, 馬郭志清(Joyce Ma)、潘迪生陸續引入國際時裝名牌來港; 又日資百貨公司如大丸、三越等開業, 加速日本文化興起, 本地偶像張國榮、梅艷芳、林憶蓮、陳慧嫻等大走日本偶像風格, 令東洋打扮成為其中一個主流, 無論男女都流行加添膊頭棉(shoulder pad)的上衣及蘿蔔褲款式, 女性亦愛穿水手服、乞兒裝; 牛仔褲、波鞋甚為流行。

90年代

香港品牌的時裝, 在世界各地出售, 廠家除了海拓海外市場外, 也開始進軍內地市場。貿發局每年兩次的香港時裝週, 加入亞太青年設計師匯演, 鄭兆良、劉志華(Henry Lau)、李麗珊(Rubi Li)等設計師都在這時崛起。90年代曾流行Grunge Look, 又時興簡約風格, 時裝以大自然色彩、細條紋為主, 講究用料、造工; 愛穿美式悠閒服如Polo Shirt棉質馬衫、牛仔褲; 又本地裁縫業已多以訂造男士西裝為主。回歸在即, 全球吹起一片東方熱, 香港時裝設計紛紛加入本土、中國元素, 實行東方傳統技藝加西方款式互相結合。

千禧年代

踏入21世紀, 香港被譽為東南亞最具衣著品味的城市, 本地廠更大力追軍中國市場。雖然外國品牌仍是高檔消費者首選, 但新晉設計師如何志恩(Johanna Ho)、郭翠華(Ranee K)、王永吉(Garry Wong)同樣冒起。千禧年來臨, 極簡約主義(Extreme Minimalism)時裝打扮仍然流行; 裝扮年輕化成為主流, 成熟女性愛作年輕打扮, 如小花圖案衣著、 緊身小衣等等; 又強調環保意識, “古著”二手衫熱潮出現, 也流行自由隨意配搭, 平、貴衣服互穿, 最重要有個人風格。


ALL from  http://tvcity.tvb.com/drama/wars_of_in-laws_ii/info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thy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